週二(10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最新《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上調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至3.2%,高於7月預測的3.0%。IMF表示,儘管此前的關稅衝擊與金融環境收緊未如預期嚴重,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再度威脅對中國加征關稅,或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重大下行風險。
全球增長小幅上修,貿易戰陰影仍未消散
IMF指出,過去數月美國與部分主要經濟體達成的貿易協議避免了最糟糕的關稅報復情景,這促使IMF自4月以來第二次上調全球增長預期。
根據最新預測,全球實際GDP增速預計在2025年達到3.2%,2026年維持在3.1%不變。而在今年4月,特朗普實施“全球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並與中國展開報復性徵稅後,IMF曾將當時的預測大幅下調至2.8%。
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林沙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整體情況雖不如我們去年所希望的那樣理想,但也沒有我們此前擔憂的那麼糟。”
他指出,全球經濟之所以能夠避免更嚴重的衝擊,得益於私營部門靈活調整供應鏈、前置進口策略、美元走弱、歐洲與中國的財政刺激以及人工智慧投資熱潮等多重因素支撐。
然而,上周五,特朗普宣佈可能在現有平均55%關稅基礎上,對中國商品額外徵收100%關稅,以報復北京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一表示,雙方正展開磋商,試圖阻止貿易衝突進一步升級。
古林沙斯警告稱:“如果這一關稅措施真正落地,將對全球經濟構成極大威脅。進一步的升級可能顯著拖累增長預期,並加劇不確定性,從而抑制投資與消費。”
模擬情景:若關稅擴大,全球經濟或減速逾1個百分點
IMF在報告中設定了下行風險情境:若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再提高30個百分點,並對日本、歐元區及部分亞洲新興市場提高10個百分點,則全球經濟增長將在2026年減少0.3個百分點,並在2028年擴大至0.6個百分點以上。
若同時疊加通脹預期上升、利率走高及美國資產需求下降等連鎖反應,IMF估算全球GDP可能在2026年下降1.2個百分點,並在2027年降幅擴大至1.8個百分點。
儘管面臨貿易不確定性,IMF仍上調美國增長預期,預計2025年美國GDP增速為2.0%(高於7月預測的1.9%),2026年為2.1%。
IMF指出,美國經濟受到共和黨減稅法案、寬鬆金融條件以及人工智慧投資熱潮的支撐。
歐元區增長也略有改善,預計2025年增速為1.2%(此前為1.0%),主要受益於德國財政擴張與西班牙經濟持續強勁。
日本經濟預期上調更為明顯,從7月的0.7%提升至1.1%,反映了上半年提前進口(front-loading)以規避關稅的積極影響,以及工資與內需增長改善。不過IMF預計2026年日本增速將回落至0.6%。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增長預期也被上調至2.4%(此前為2.2%),其中墨西哥的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大幅提升0.8個百分點至1.0%。
中國增長保持不變,房地產風險仍是隱憂
IMF維持中國2025年增長預期為4.8%、2026年為4.2%。報告指出,儘管出口回升帶來短期提振,但這種動能難以持續。
古林沙斯在配套博客中警告稱:“中國的經濟前景依然令人擔憂。房地產行業在泡沫破裂四年後仍處於脆弱狀態。金融穩定風險上升,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信貸需求疲弱,經濟正徘徊在債務-通縮陷阱(debt-deflation trap)的邊緣。”
IMF將全球總體通脹預測維持在2025年4.2%與2026年3.7%不變,但強調各國通脹走勢出現分化。
在美國,部分企業因延遲提價而開始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推高未來價格水準。
相對而言,IMF下調了亞洲部分出口國的通脹預測,包括中國、印度與泰國,主要反映經濟增長放緩與內需減弱的趨勢。
分析人士指出,IMF的最新預測體現了全球經濟在關稅衝擊、財政擴張與AI熱潮之間的微妙平衡。
雖然整體增長略有改善,但若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這份脆弱的復蘇可能再度受挫——正如古林沙斯所言:“全球經濟離‘危機’不遠,只是暫時喘了口氣。”